室内环境中出现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达150 多种,为保护人们身体健康,我国于2002 年7 月1 日起实施室内装饰装修有害物质**10 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包括:人造板及其制品、内墙涂料、溶剂型木器涂料、胶粘剂、地毯及地毯用胶粘剂、壁纸、木家具、聚氯乙烯卷材地板、混凝土外加剂、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等,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高甲醛释放物质。
国家制定相关标准以控制材料中甲醛的含量为手段,达到从源头上控制由材料造成的室内甲醛污染的目的,杜绝或减少甲醛污染的产生,以保证建筑物使用者的权益。但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外加剂带来的甲醛污染,使我国“毛坯”房也会出现甲醛**标的现象[1]。外加剂中甲醛含量的限定在GB 50325—2001(2006 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中规定:能释放甲醛的混凝土外加剂,其游离甲醛含量不应大于0.5 g/kg,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8582—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的规定。针对聚羧酸盐外加剂,相关行业都规定了甲醛**的要求,但往往结果误差较大。笔者针对测试过程中*带来试验误差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减小误差的办法。
1 甲醛标准曲线的绘制目前材料中游离甲醛含量的标准方法是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借助分光光度计来测量一系列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然后根据被测试液的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求得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在该方法中,被测物质的浓度在仪器上的响应信号值在一定范围内成直线关系,因此标准曲线制作的准确性将对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1.1 甲醛溶液的标定甲醛在常温下易挥发,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首先要对绘制标准曲线所使用的甲醛溶液进行准确标定,以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有效。标定过程如下:甲醛标准储备液的配制:取2.8 mL 含量为36%~38%的市售(AR)溶液放入1 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甲醛标准储备液的标定采用碘量法,即用过量的碘氧化甲醛,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 S2 O3 =0.1000 mol/L)滴定剩余的碘,根据相关公式计算甲醛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