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性:
根据施工方法不同,施工性分为刷涂性、喷涂性、刮涂性,即涂料在用刷、喷、刮方法施工时,既*施工,又能得到涂膜很快流平,没有流挂、起皱、缩边、渗色咬底或翻黄等现象。测定方法按GB/T 6753.6—1986标准。
涂料只有通过施工才能发挥作用。涂料的施工性能,包括将涂料涂布在底材上开始至形成漆膜为止,主要性能如下:
干燥时间:
涂料的干燥过程根据涂膜物理性状〔主要是黏度〕的变化过程分为不同阶段。习惯为表面干燥、实际干燥和完全干燥三个阶段。
表干时间:乳胶漆在25℃度的常温下,表干时间为2小时,常用GB/T 1728—1979(89)中的吹棉球法、指触法等。
实际干燥时间:乳胶漆在25℃的常温下,实际(完全)干燥时间为7天,常用GB/T 1728—1979(89)中的压滤纸法、压棉球法、刀片法和厚层干燥法等。
GB/T 23988-2009
涂料耐磨性测定 落砂法
GB/T 23989-2009
涂料耐溶剂擦拭性测定法
GB/T 23990-2009
涂料中苯、甲苯、乙苯和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23991-2009
涂料中可溶性有害元素含量的测定
GB/T 23992-2009
涂料中氯代烃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23993-2009
水性涂料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ISO 2808:2007
色漆和清漆 漆膜厚度的测定
ISO 2812-2:2007
色漆和清漆 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2部分:水浸法
ISO 2812-3:2007
色漆和清漆 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3部分:利用某种吸收介质的方法
涂布率:
涂布率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的涂料在正常施工情况下达到规定涂膜厚度或耐擦洗次数时的单位涂布面积。单位是㎡/㎏或㎡/L。
流平性:
指涂料在施工后,涂膜流展成平坦而光滑表面的能力。涂膜的流平是重力、表面张力和剪切力的综合效果。用GB/T 1750—1979(89)测定。
流挂性:
液体涂料涂布在垂直的物体表面上,受重力的影响,部分湿膜的表面*有向下流坠,形成上部变薄,下部变厚或严重的形成半球形〔泪滴状〕、波纹状的现象。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涂料的流动特性不适宜、湿膜过厚等。采用GB/T 9264—1988中流挂仪进行测定。
涂膜厚度:
涂膜厚度分湿膜厚度和干膜厚度,湿膜厚度用GB/T 1345.2—1992轮规和梳规测定;干膜厚度采用磁性法和机械法进行,涂膜的厚度通常采用mm为单位计核乳胶漆的厚度。
遮盖力:
色漆均匀地涂刷在物体表面,通过涂膜对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使底材颜色不再呈现出来的能力称为遮盖力。GB/T 1726—1979(89)和GB/T 9270—1988标准均可测定。即用遮盖单位面积所需的小涂料使用量(g/㎡)表示遮盖力。
可使用时间:
主要针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涂料的施工可使用时间(即各组分在容器中混合后放置规定的时间后仍能正常使用)。